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
專家談專業(毛志強教授、周輝教授)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辦學歷史悠久。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成立之初,就招收了礦場地球物理(測井)專業本科生。1959年,開始招收勘查地球物理(物探)專業本科生。1994年,物探與測井專業合并為應用地球物理專業。1999年,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專業目錄調整為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2005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恢復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招生。2010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6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8年,該專業所屬的一級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納入國家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屬于應用地球物理學學科,目前,我校主要按地球物理測井和地球物理勘探兩個方向進行人才培養。
地球物理測井(簡稱測井),是把設計精巧的各種傳感器下放到數千米深的井中,在高溫、高壓的井筒環境中對地層和井筒內流體的電、聲、核、核磁共振等物理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和解釋,以獲得對井周油氣藏的準確認識,是高技術密集行業,貫穿于油氣井及油氣田的整個生命周期。該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從事石油、天然氣及其它資源井筒勘查的設計與施工、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綜合運用物理方法,包括地震、重力、磁法、電法及電磁方法等,對地下介質的物理場進行觀測,探測地下介質構造與巖層屬性,進行油氣、礦藏、地熱、地下水等礦藏資源勘查、環境和工程監測。該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從事石油、天然氣等礦藏資源勘查的設計與施工、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的技術人才。
勘查技術與工程秉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理念,采用創新性培養模式,為油氣地球物理測井行業、地球物理勘探行業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油氣等礦藏資源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獲得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工作者必備的知識結構和技能基礎,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優秀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為獨立從事礦藏資源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領域的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和生產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業后五年,期望畢業生成長為工程設計、科研應用崗位的技術骨干或生產技術崗位的技術管理者。
專業核心課程
測井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普通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巖石物理學、數字信號分析處理、聲學基礎、電磁場論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地球物理測井方法(電、聲、核、核磁測井方法)、測井資料處理與解釋評價、測井儀器等專業課。
物探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普通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巖石物理學、電工電子學、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地震波動力學、電磁場理論等專業基礎課程,構造地質學、地震勘探原理、重磁勘探原理、電法勘探原理、地震資料數字處理、地震資料解釋基礎和地震勘探儀器原理等專業主干課。
專業特色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我校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之一。目前,該專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建設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納入國家教育部“雙一流”建設范疇的專業。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名師薈萃、師資力量雄厚,有國家“千人計劃”、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等知名教授在校任教,形成很強的教學、科研團隊;針對國內外資源礦藏探測現狀,以“產、學、研”相結合為特色,依托“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實驗室,具有優化的教學培養計劃、完備的專業實驗室和教學基地,在測井方法、測井儀器和測井解釋等方面培養的測井專門人才得到行業內的普遍認可;在地震物理模擬和數值模擬、地震成像與反演、油藏地球物理、地震各向異性與多波地震勘探、電磁勘探等方面形成大型軟硬件平臺,完成很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畢業生適應范圍和主要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范圍廣泛。畢業生的工作范圍包括:國內外石油公司、油服公司、國土資源勘查、油氣和煤炭等礦產資源調查局、地震局,城市、交通、鐵路、飛機場等建設工程物探等行業,從事設計、管理、施工組織及科研工作,也可以從事工程的技術咨詢和監理工作。